2023-04-12 21:39:35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張藝
中國古典舞和西方古典音樂交融成一曲《生命之環(huán)》,拉開了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的序幕。
(相關資料圖)
4月12日,超200位中外青年領袖、專家學者和藝術家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新時代·炫青春·向未來”主題,共議青年話題。
在許多嘉賓看來,此次論壇不僅召開在時序交替的春天,也召開在中國發(fā)展的春天,生機勃勃,催人奮進。
4月12日,北京鳳凰新媒體中心,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現(xiàn)場。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中國是經(jīng)濟全球化積極參與者和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引擎,為全球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機會。參加本次活動的不少青年都在中國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歡迎更多國際青年搭乘中國發(fā)展的順風車,共享中國發(fā)展的新機遇?!敝袊馕木指本珠L兼總編輯高岸明說。
高岸明表示,作為最具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青年更能把握住全球化帶來的新機會,實現(xiàn)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然而今年以來,由于個別國家對貿(mào)易、技術共享的跨境資本流動等施加限制,曾給世界帶來繁榮和福祉的全球化正遭遇逆風?!澳嫒蚧环锨嗄耆后w的利益?!彼粲?,廣大青年應大力提倡維護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和多邊貿(mào)易體系,聚焦全球共同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參與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
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和建看來,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是歷史賦予這一代青年的使命,希望通過國際青年北京論壇推動更多青年成為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情懷的青春使者。
徐和建了解到,不少與會青年在過去的一年里以實際行動用文字和鏡頭搭建了中國與世界的橋梁,“這充分證明當代青年是有擔當?shù)?,這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召開的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一定能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fā)出青年之聲,為全球發(fā)展進步注入青春活力。”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一直是外國青年來華留學、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北京的實踐充分證明,越了解中國的青年對中國的評價越積極,越熱衷于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徐和建說。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專業(yè)的俄羅斯籍留學生谷尼克就是這樣一名講述者。來到中國18年,谷尼克從最初的一竊不通成為一名“中國通”,充分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爸袊闪宋业牡诙€家鄉(xiāng)?!惫饶峥苏f。
谷尼克積極投身青年外交工作。在他看來,青年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體,通過青年力量帶動國家間的關系發(fā)展,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路徑?!拔沂冀K努力講好中國故事,通過我在中國的親身經(jīng)歷和所見所聞,讓更多人認識到更真實的中國?!?“讓不同的文明成果在不同地點、不同人群中交相輝映,既是時代的課題,也是年輕一代的神圣使命?!敝袊餐饨粎f(xié)會副會長胡正躍向從事國際文化交流的年輕人建議,要知己知彼,發(fā)現(xiàn)彼此文化的閃光點,注重資源整合和平臺打造,把握各種契機,做好文明互鑒這篇大文章。
4月12日,北京鳳凰新媒體中心,中歐美全球倡議發(fā)起人、法國漢學家高大偉在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上作線上發(fā)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中歐美全球倡議發(fā)起人、70后法國漢學家高大偉稱自己為“X世代”。從“X世代”到“Z世代”,再到目前還在上中小學的“α世代”,世界局勢激蕩變化,高大偉也提到關于脫鉤、分裂和去全球化的言論,但他強調,“我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距離比我們想象得更近,早在偉大的古典思想家那一代,人們就開始期待實現(xiàn)和諧美好的大同世界,當下和未來的年輕人會明白,如何將這個崇高的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p>
“天下大同”也是海外“Z世代”的共同追求。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分析了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等30余家國際專業(yè)機構的有關民調數(shù)據(jù),勾勒出海外“Z世代”群像。該研究院院長于運全介紹,海外“Z世代”普遍認為人類是命運與共的。其中62%的人認為,疫情使自己強烈意識到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在亞洲,超過一半的“Z世代”關注個人對世界發(fā)展應盡的責任,特別是在和平、糧食安全和減貧方面。在歐美,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年輕人眼中最緊迫的問題。
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海外“Z世代”對中國擁有更客觀理性的認知。歐美“Z世代”對華持積極看法的比例顯著高于其他年齡層,美英德等國認為應與中國合作的“Z世代”比例比整體水平高出約10至15個百分點。發(fā)展中國家青年的對華友好態(tài)度更加明顯。
于運全介紹,在策劃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時,以鼓勵青年追求理解中國與溝通世界的統(tǒng)一、奉獻中外友好與實現(xiàn)個體發(fā)展的統(tǒng)一為核心理念,設計了“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文化之都賦能青年發(fā)展”等討論議題,并首次聘任“國際青年北京論壇青年友誼使者”,希望能夠幫助廣大青年加深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理解,調動大家參與中外友好和文明對話事業(yè)的熱情,并給青年個體發(fā)展帶來幫助和啟發(fā)。
2021年匈牙利最具潛力的50位青年人才之一郝雁清、百安木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公關和市場經(jīng)理賀曉晴成為本次論壇的青年友誼使者。
4月12日,北京鳳凰新媒體中心,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嘉賓現(xiàn)場合影。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中國不再是一門選修課,現(xiàn)在是一門核心課程?!焙卵闱逶谛傺览?、倫敦、中國都有過求學經(jīng)歷,深深感受到東西方文化教育的差異。如今,促進中歐關系的責任落在他的肩上。他相信,不同文化的人走在一起,通過文化的沉浸式體驗,開放和尊重的對話,可以消除偏見和誤解。
出生在俄羅斯、成長在荷蘭、工作在中國的賀曉晴常被人問起,家鄉(xiāng)在哪里?她回答道,“我是全球公民,以地球為家?!彼J為,許多像她一樣,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年輕人的身份里,連接著更多的文化碎片,這實際上有助于構建和諧共處的世界。
在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董時看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下,當代青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各方應以青年發(fā)展,促進國家發(fā)展,將青年發(fā)展議程放在發(fā)展議程的優(yōu)先位置。加強青年賦權力度,搭建對話平臺,傾聽青年聲音,回應青年訴求,積極推動青年參與決策,鼓勵青年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
據(jù)悉,本次論壇由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論壇旨在通過系列活動,促使廣大國際青年結下深厚友誼、碰撞智慧火花,把所思所得付諸于促進中外友好的實際行動,以青年的智慧和勇氣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2日電
責任編輯:標簽:
中國古典舞和西方古典音樂交融成一曲《生命之環(huán)》,拉開了第二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的序幕。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shù)高達457萬,楊蕊是備考大軍中的一員。那段時間,她每天兩點一線...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jié),許多人在社交平臺上表達對離世親友的想念。有些文案寫得真摯感人,引得許多網(wǎng)友評論...
壞消息是,就目前的發(fā)展進度來看,能夠對情感問題進行準確分析、詳盡解答的人工智能還沒出現(xiàn);好消息是...
恢復單身已有兩年,大學生李穎始終無法走入下一段戀愛。她和前男友是異地戀,最初很甜,哪怕只是“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