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 21:51:22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張琬琪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王燁捷
上海電影節(jié)期間,金爵獎入圍影片在上海進行展演,其中,來自西班牙的影片《遺跡的聲音》頗具創(chuàng)意地把看不見、聽得著的口述故事變成電影。
圖為展映海報。上海電影節(jié)組委會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有著500多年的口述歷史,由民謠、民間傳說等組成??恐?shù)厥朗来膵D女憑著記憶口口相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移民價值觀的變遷,一些歷史不得不被廢棄,而此片就是講述這些持之以恒的口口相傳的故事。
西班牙北部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口述傳統(tǒng),流傳形式始終是口口相傳。時至今日,僅有最后兩個繼承者康斯坦丁娜和艾琳仍掌握著這項技藝。繼承者如今年事已高,口述傳統(tǒng)又該何去何從。
導演瑪塔·拉拉納試圖通過西班牙知名音樂人勞爾·雷弗瑞追尋口述傳統(tǒng),為觀眾展現(xiàn)一場美輪美奐、如影隨形的時空記憶。而文化的傳承,通過聲音的“聲”命融入了西班牙的山野,隨風吹進了每一位觀眾心里。
作為一個劇情片,在表現(xiàn)形式上以“偽紀錄片”的設計進行故事推進,而達成這一效果的主要方法便是同期聲的收錄與制作。這里的同期聲多為環(huán)境音,如繼承人的家,寂靜中偶爾會傳來屋外的鳥鳴風搖;西班牙北部的大山空曠綿延,山谷間的回響與民謠在風中融合,給人以最大的愜意和慰藉;當?shù)鼐瓢芍屑婋s的背景音,讓充滿生活氣息的環(huán)境瞬間真實可感;山村中牛的悶叫、鈴鐺的叮叮作響、老房子橫梁的嘎吱搖曳,無不為描繪一個真實場景、真實故事服務著。這樣的同期聲設計,在細節(jié)上說服觀眾,讓紀錄感充滿整部影片。
影片中多次民謠的引入都別有趣味。
民謠最初的登場是由錄音機中的民謠做引,聲音連貫而畫面疊化至山野之中,開啟故事的講述;夜晚伴隨著繼承人的入睡,民謠漸起,過渡到第二天白天,用哼唱銜接;最后在大山尋音而行,背景的民謠綿延不絕,如山野,更如這聲音的生命,響徹大地,這是民謠的活力、聲音的力量,更是文化傳承的厚重與生命力。多次出現(xiàn)的民謠,不僅在展示其音樂之美,更是影片起承轉(zhuǎn)合的潤滑劑,更是展現(xiàn)著一種文化在傳承中生生不息的“聲”命力。
聲音在本片中尤為重要,但繼承人因年紀過大而出現(xiàn)聽覺的衰退,導演為了展示這種自然衰退,特意為繼承人不佩戴助聽器時做了特殊的聲音效果——模擬聽力障礙者混沌的聽覺體驗,這為民謠的傳承增設了較大的阻力,也反襯出民謠作為一種文化,得以傳承的強大生命力;影片中兩處沉默的寂靜也叫人記憶猶新,第一處的沉默是繼承人在精心準備后,得知兒子不來探望時,那種母親的失落、無奈,用無聲展現(xiàn)出動人的張力;在繼承人聽完《給艾琳》的錄音帶后,那種追憶青蔥歲月、感受時空脈搏的復雜情緒,通過沉默和濕潤的雙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片的無聲也頗具張力,展現(xiàn)著復雜又濃厚的人物情緒。
一部全片黑白,主人公為遲暮老人的影片,能夠通過廣闊的青山、綿延的民謠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從中透露出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這是導演瑪塔·拉拉納對于聲音精準把握,對于情緒細膩處理,對于文化用心感受的結(jié)果。
責任編輯:標簽:
上海電影節(jié)期間,金爵獎入圍影片在上海進行展演,其中,來自西班牙的影
當前,拼多多平臺的“數(shù)碼家電消費季”、京東平臺的“買貴雙倍賠”以及
人到中年回到家鄉(xiāng),與變換身份的媽媽“再相逢”,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在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粵菜青年能手擂臺賽”在廣州市黃埔區(qū)新龍鎮(zhèn)麥村
(錢晨菲)16日,記者從浙江省水利廳獲悉,該省將于明日正式進入主汛期,